.

.

国内外一线城市停车政策经验一览


现如今,许多中小城市停车泊位缺口大、周转率低、价格体系不合理、执法力度不严、管理手段落后等问题,从国内外城市停车场规划和建设发展的历史来看,基本都是从被动的增加停车位来满足停车需求的增加,逐渐发展将合理布局停车场和提高已有停车场的利用率相结合。在长期的规划、建设、管理实践中,各地积累了许多经验,值得借鉴。

 

美国——控供给高周转

① 限制停车泊位供给

为实现停车需求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交通、土地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平衡,美国将建筑物配建最低值的规定改为限定最高值,同时控制停车设施供给总量并对部分地区冻结和禁止停车设施建设项目。

 

② 控制停车服务时间,提高泊位周转

美国还对部分停车设施的服务对象以及服务时间进行了管理。商业区最佳服务对象是短时停车者,居住区道路内停车设施的最佳服务对象是夜间停车者。路内停车适用于短时停放,在泊位上设有停车计时表,停车时限因地而异,1小时、2小时不等,偏远地段时限则要长一些。通过牌照识别技术可确定停放车辆是否超时,也可以识别其是否为允许长时间停放的车辆。

 

 

日本——有位购车,严格执法

① 完善立法管理,实行有位购车

日本很早就出台了停车场建设、规划、管理的相关法规,在法律的保障下确保了停车场的用地布局和规划的合理性。如《车库法》、《停车场法》、《城市规划法》、《汽车站法》、《标准停车场条例》等。完善的停车法律法规,为日本的交通系统的高效运转起到了有力的保障。在购车的同时,要求购车者自备停车位。《车库法》规定,在车辆登记时,必须提供停车泊位证明,并由警察署实地调查确认后,方可登记发放牌照。该法律先在日本的大城市实行,共用10年时间逐步在全国普及。《车库法》规定的停车泊位,可以是自家车库、空地,也可利用住所附近停车场中的固定泊位,但必须由停车场出具证明。

 

② 严格停车执法,高昂违法成本

对违法停车采取严密管理与重罚相结合的手段。道路两旁停车,只要司机不在车内,一概贴条罚款,这个业务由专业公司的“停车监视员”负责取证贴条。警视厅聘用了大量民间监督员,治理乱停车。违法停车罚款费高昂,一般都要花去3万至4万日元(人民币约2500-3000元),除执行高额罚款外,还采取违法计分或记录个人档案的办法,由于违法停车行为扣分较多,且一旦记录在案会给日常生活带来很大不便,所以说实际处罚力度比罚款还高。高压政策施行后,效果非常明显,违章停车现象4年间减少了81.5%,平均每5公里的行车所需时间减少了10.8%。

 

 

香港——高收费低供给,高周转严执法

① 高收费低供给稳定低需求

香港通过对停车供给与需求调控,强调停车系统低水平的平衡。1990年《香港交通政策白皮书》里,提出停车管理的目标是:在提供停车设施方面达到一种低水平的平衡。

 

香港停车主要在路外停车场,路内停车是路外停车场的必要补充,主要满足短时停车需求,路内停车占全部泊位的4%。为控制市中心的交通拥挤,香港在繁忙地区不充分提供停车设施,通过停车位数量的限制来控制汽车的增长。

 

非居住区的停车位总数与相应登记车辆的比例大致保持在1:4。同时,香港政府通常每3年进行一次停车需求与管理的系统性研究,以此为基础进行科学决策,避免因某些停车问题而仓促兴建多层停车楼。同时停车费用高昂,在香港市中心繁忙地区的停车场,每小时停车费甚至超过30港币,从而抑制了一定的停车需求。

 

② 高周转严执法约束路内停车

香港的路内停车场采用咪表收费,为提高泊位周转率,咪表收费以15分钟为一个泊车时间,白天限时停车,分为半小时、一小时和两小时三种,用不同颜色的咪表区分。违法停车执法由交通警察和交通督导员负责,当路内停车超过付费时间时,电子咪表上的绿灯就会变成红灯并不停闪烁,巡警看到便会抄下车牌号码,贴上一张罚单,若一段时间后车子仍没开走,就会送上第二张、第三张罚单。

 

 

北京——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停车管理自治

① 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停车场

2015年北京市出台的《关于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机动车停车设施建设的意见》,鼓励单位及个人通过租赁、合作等方式,投资、建设和经营停车设施,以解决停车难、缓解交通拥堵问题。市政府重点支持中心城区的三甲医院、行政功能聚集区、世界文化遗产等区域公益性停车设施建设,政府资金补助比例将不超过项目总投资的30%。对停车楼和地下停车库建设,合理地安排贴息贷款使用方式;公共设施建停车场,免去土地出让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费和减半征收绿化补偿费。

 

② 区域差别化收费调节停车需求

北京较早实行了停车差别化收费,中心城区收费标准要高于外围地区,路内占道停车收费标准要高于路外停车,露天停车场收费高于非露天停车场收费;还依据停车发展制定近远期的收费标准。

 

③ 小区停车管理自治改善停车秩序

北京近年鼓励居住区停车管理自治,城六区建设完成12处停车管理示范小区,规范停车经营行为,巩固100条停车秩序管理示范街成果,依法查处非法停车行为。比如朝阳区的试点小区,在社区的牵头下引进正规停车管理公司,充分挖掘老旧小区的停车资源,对车位进行重新规划,制定停车收费标准,选举小区居民组成停车管理委员会共同监督管理小区停车,停车秩序得到明显改善。

 

 

上海——统筹发展、政策引导

公交优先,统筹发展。

坚持“公交优先”发展战略,鼓励绿色出行。将停车管理作为交通需求管理的重要手段,适度满足基本停车,从严控制出行停车。

 

② 分类指导,突出重点。

实行以“配建为主、公共为辅、道路为补”的停车泊位供给结构。重点支持停车矛盾突出的住宅小区、医院、学校等及周边公共停车设施、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轨道交通外围站点(P+R)等公共停车设施建设。

 

③市场运作,政策引导。

以企业为主体加快推进停车设施产业化,优化土地供应、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鼓励停车资源共享,完善停车收费政策。

 

 

深圳——控供给高周转

① 制定规划明确重点,指导停车设施建设

依据停车设施专项规划,结合征集停车设施建设项目情况,梳理、筛选和谋划一批停车建设项目,统筹制定全市停车设施三年滚动实施计划。

 

② 加强用地和空间保障,促进集约高效利用

在停车供需矛盾突出区域的城市更新项目中应附设公共停车设施,充分利用“城中村”环境综合整治释放空间,增加公共停车设施供给。细化规划及用地管理政策,增强用地复合利用。

 

③简化审批程序,明晰路径提高效率

利用医院、学校、广场、旅游景区、综合交通枢纽、公交场站等公共设施地下空间增建公共停车设施,无须调整规划用地性质,不调整容积率。独立报建的停车设施项目按特种设备类或建筑物类进行分类简化。

 

④推进信息化、智慧化,提升服务管理水平

建设智慧停车云平台系统,制定发布全市统一的智慧停车云平台技术标准体系,通过市场、行政、法律等手段将全市各类停车设施分批统一接入智慧停车云平台,推动行政管理部门间数据交换共享,实现全市停车信息全面联网。落实新型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建设要求,将智慧停车云平台与我市城市运营管理服务平台做好数据对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