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织金县华康医院有限公司官网
停车动态 | 湖北黄石打造智慧停车平台
发布时间:
2019-09-09 11:48
来源:
停车技术网
停车难这个“老大难”经过深度剖析后,以更直接的面貌进入市民视线之内,各种现象相继曝出,各种数据轮番呈现,市民开始正视停车这个问题:如何才能缓解停车难,解决停车乱这一城市顽疾?一个共识逐渐形成,智慧停车无疑是最佳答案之一。
提前部署 将项目作为重点民生工程
事实上,为了缓解停车难问题,加快推进智慧停车项目,实现城市停车智能化、信息化、标准化的管理和服务活动,湖北黄石早已行动起来。
从5月份开始,不少细心的市民就注意到新施划的停车位中,有一些带有编号的特殊车位,而这正是智慧停车示范区域停车泊位的智能化改造的基础。
到了7月份,为了加快推进智慧停车项目建设,市城发集团成立五个攻坚专班,一个专班包保一个城区,利用两个月时间集中力量,综合协调,力争将各城区的主次道路、公共停车场、商业停车场、背街小巷、住宅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停车泊位纳入智慧停车系统,经初步统计各类停车资源总数达到10万个。
与此同时,智慧停车综合管理与信息服务平台也已开发完成,黄石停车APP也持续优化升级中。
8月23日,黄石市智慧停车指挥中心综合调度管理平台已实时显示整合接入停车泊位13290个,其中230个路测停车场有停车泊位共计5436个,27个封闭停车场共计停车泊位7854个。
设计合理 将服务理念贯穿项目始终
这样的项目推进速度无疑是惊人的,在国内来说也是前所未有的,而与之共同提高的还有市民越来越高的关注度,有人惊叹它的高科技,有人疑惑它的收费方式,有人担心它的运营模式,有人欢喜城市智能化……
智慧停车项目并不是以收费为目的,它的重点在于“智慧”,目前市民看到的各城区停车泊位划线、编码和安装智能化设备工作,只是停车泊位数据采集的一种方式,并不意味着所有划线的泊位都收费,项目的本质是通过信息化手段和价格杠杆,合理调配停车资源,提高停车资源利用率。
事实证明,这是很有必要的。在完成示范区建设后,通过智慧停车信息管理平台对示范区域10条道路的918个停车泊位数据进行监测和统计分析,发现道路停车整体车位占用周转率极低。
如武汉路、京华路、大智路、广场路等路段,近半个月来道路泊位固定车辆停车时间超过2小时以上的占比70.4%,其中停放12小时以上的占比高达43%,停放超过3天以上的高达10%。这与道路泊位应该起到临时停车、方便出行的作用背道而驰!
一面是苦寻车位却不得其位,一面是长期霸位且不挪其位,这样的一幕天天都在上演,而且越是繁华路段,这样的矛盾越是突出,越是停车紧张的路段,这样的现象越是普遍。这个时候价格杠杆的作用和收费的合理性便凸显出来了。
全面推进 将项目建设推入快速车道
目前,智慧停车项目正处于全面攻坚推进阶段。在系统平台建设已完成的情况下,市城发集团将目光投向各类停车资源接入系统平台和停车泊位增量建设中,不断挖掘停车泊位建设潜力。
路边停车场见缝插针。不仅对符合交通规范的道路停车加紧改造,还充分挖掘人行道和背街小巷停车资源,通过优化改造,实现平面资源利用最大化。截至8月23日,已完成主次干道、人行道88条道路停车泊位智能化改造9779个。
立体停车场规划先行。新群众艺术馆后侧空地、华新枫叶山生活小区、凯迪水务公司院内3处立体停车场,目前已完成可研立项、规划手续审批和招标挂网工作。
生态停车场相继开工。充分利用社区广场、公共绿地等闲置空地,推广建设“绿荫式”“生态式”平面停车场,实现绿化与停车空间一体化利用,有效增加停车资源供给。目前规划的3处生态停车场,陈家湾立交桥下停车场建设预计8月底完工,安达路人行道停车场、湖滨大道绿化长廊生态停车场均已开工建设。
同样属于道路停车泊位智能化建设的诱导屏施工也进展有序,杭州东路儿童公园加油站、湖滨大道原国土资源局旁、正圆大酒店门口、月亮山隧道口四个一级诱导屏已安装到位,全市各城区一级、二级、三级诱导屏共计36个点位的实地调研和确认工作已完成,目前已进行基础施工。
如今,在全市智慧停车项目建设的第一线,总能看到项目专班人员的身影,他们正对各城区主次干道、人行道、背街小巷、公共场所、商业、住宅小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各类停车资源进行信息摸底,对符合条件的进行智能化改造,纳入智慧停车系统,整合全市停车资源,形成全市停车资源一张网,为市民提供便捷的出行停车服务。